2016年,宣恩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新时期新阶段教育工作任务,提高对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认识,创新思路,努力开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切实推动履职尽责工作,该局加强领导,全体动员,成立了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 “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分级负责,人人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该局制定并下发了《2016年度宣恩县教育系统接受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对履职尽责工作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各项工作目标和要求,各级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通过采取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努力营造履职尽责氛围;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不断推进履职尽责进程;开门纳谏,查摆问题,认真理清教育问题清单;针对问题,力行整改,确保履职尽责目标实现等措施,努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依法履职、优质高效、廉洁从政从教的发展环境,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薄改计划”给农村学校“进补”
国庆长假刚过,记者一行来到宣恩县万寨乡板场中心小学,宽敞的图书室里,各种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整洁的宿舍楼,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应热水;在实验室和器材室里,各类教学实验仪器以及教学器材配备到位,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在六年级教室里,青年教师吴西贵正熟练地运用电子白板在给孩子们讲课。孩子们通过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屏幕,享受着“班班通”带来的“快乐课堂”。
这是该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简称“薄改计划”)改善农村教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薄改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为农村薄弱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步伐,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据了解,“薄改计划”包括教学实验仪器、文体器材、图书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4个方面,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项目现落实配套资金1000万元,中央奖补资金1000万元。根据项目安排,全县9个乡镇的637个教学班实现“班班通”,21所乡镇中小学及县实验小学将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标准化科学实验室。
板场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63人,教师22人,在2012年通过“全国农村义务教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舍内项目”改造以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新建了标准化的学生食堂,还维修了学生宿舍楼,24小时供应热水,并在楼内新建了厕所、洗漱间、洗澡间等,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学校环境变好了,学生们的在校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对于老师们来说,也能够更好地将心思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一名教师由衷地感慨:“学校给学生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看到学生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非常快乐,我们老师也非常快乐。”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支持农村薄弱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寄宿式”学校为留守学生撑起另一个家
“以前每天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现在不用走那么远的路了。平时住校,周末的时候爸爸就从城里来接我,真好。”宣恩县珠山镇和平中小学10岁的学生秦小军(化名)说。
“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公里山路,每天起早摸黑还不安全”,秦小军的父亲对记者说,“孩子送到这里,不用早送晚接,省出来的时间自己还能在城里做些小工,补贴家用。”
相较于秦小军每周能够见到一次父母的幸运,8岁的童童就显得没那么开心了,他父母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打工,只留下他和读中学的姐姐在家,学习之外的时光,他们都只能在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度过。
据了解,和平中小学共332名学生,有近200名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不在家的超过80人。今年4月之前,孩子们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则回到家里。
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去处,享受更加健康有意义的闲暇时光,学校今年初就开始整修了专门的男女生寝室,配备了床铺、被褥等生活用品。4月正式启动了留守乐园,通过老师的义务陪伴和照料,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校园生活。他们和老师们一起做饭、学习、娱乐、劳动、出门远足,和父母打亲情电话。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变得精彩起来。
除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学校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前将每周的活动内容安排出来,不仅有老师免费为他们辅导课业,还增加了画画、书法等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和老师们一起出门远足。
据统计,该县共有35749名学生,其中14656名学生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县学生的40.99%。“关爱留守儿童之路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事事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和平中小学校长胡斌表示,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只要持之以恒、不遗余力,从小事做起,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近年来,该县深化调查研究,开展试点,组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健全关爱网络,强化家教指导,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健全关爱服务体系的核心内涵、运行机制及组织保障和政策措施,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效化,成效明显。
一纸方案破解了超级大班多年“沉疴”
“超级大班”这个词对公众来说已不再陌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膨胀,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与广大市民对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导致部分学校大班、超大班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仅学校管理不好开展,学生、老师和家长苦不堪言,社会对此也反映强烈。
近几年来,我州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和受教育需求相对过高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超级大班”的普遍存在。
为了减轻老师们的工作压力,缓解城区学校的入学压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该县加大投入,优化师资,调整布局,多措并举,全力破解这一难题。
该县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前发布了《宣恩县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方案》,并在方案中提出了要实行“属地管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控制规模、适度自主、力求公平、统筹兼顾、逐年完善”的原则,由于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宣传力度大、社情民意监督到位,今年不仅几所城区学校的学生分布更加均衡,每个班的班额也都减少了。
坐落在贡水河之滨的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拥有49个教学班,3206名学生,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前,学校的超级大班现象曾一度非常普遍。
在今秋该县首次招生入学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今年的招生计划是520人。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后,该校今年一年级新生只有506人。这样一来,孩子们座位的间距变大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了,学生少了,老师的压力小了,辅导学生就更加细致了。
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校长孙明国说:“一个班级学生太多,安全隐患大,老师工作量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吃力,家长也不满意。”
记者从宣恩县椒园镇初级中学了解到,按照县教育局招生方案,该校首先录取了招生范围内的学生,然后根据招生方案中的“属地管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控制规模、适度自主、力求公平、统筹兼顾、逐年完善”的原则,严格按照登记、领表、提供相关材料等程序,为需要进入该校就读的学生办理了入学手续。“今年,我校结合实际详细制订了招生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严格控制了招生人数。”椒园镇中学副校长张碧芳介绍,由于该校严格控制班额,保证了全县其他学校的教育公平,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据介绍,随着今年招生方案的推行,该县各个学校招生工作稳定有序,社会对教育系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读书问题发愁了。
来源:宣恩县教育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