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正月底就一直帮侯老板栽种脱毒马铃薯,根据分工不同,每天收入80到250元不等,比如操作微耕机的男劳动力就能拿250元。”3月21日上午,珠山镇东门关村马铃薯种繁育基地里,由32人组成的两支村民互助生产队正在热火朝天的掏沟、摆种、垒垄,栽种马铃薯。
据基地负责人侯明礼介绍,该基地成立于2010年。有专业检测报告显示,基地范围内的土鱼河-东门关-界直岭一线山体存在硒矿床,土壤中含有硒元素,涉及面积大约有2000亩左右,是“恩施硒土豆”的重要产区之一。同时,基地与州农科院有密切合作,州农科院研发培育出来马铃薯原种后,交由基地大规模繁育第一代种,并大力推广种植,州县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商品化。这种马铃薯具有富硒、高产、抗病等优点。
今年,该基地种植面积将达2000亩,其中商品薯800亩,繁育种薯1200亩。目前已完成栽种面积的2/3。
“这几年,马铃薯逐步实现主粮化,薯片加工企业增多,大众饮食结构改善,商品马铃薯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去年,我们与老百姓签订马铃薯保底回收协议,以每公斤2到3元收购,每亩平均产量1500公斤,带动附近15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说起马铃薯种植对精准扶贫的意义,侯明礼也十分高兴。
近年来,随着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妇女。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该基地就近就地召集周边留守妇女、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自愿成立临时互助生产队,约定劳务工资,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抢抓晴好天气,完成春播夏管秋收。“大家都是本土本村的,聚在一起劳作,有说有笑,既交流了情感,还挣得一点劳务费,反正平时也没事做,玩也是玩,在这里做事,比较划算,积极性都还很高。”来自茅坝塘村的生产队队长李大妹老人乐呵呵地说。
据统计,该镇近期有300余人自发组成栽薯、采茶、种烟等互助生产队,春耕备耕、烟叶育苗、集体摘茶,广泛活跃在春耕大忙主战场,实现茶叶、烟叶等当地农作物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通讯员:刘玉池
编辑:唐玲 钟建辉
审核:孟希承 贺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