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看宣恩】一双鞋垫背后的帮扶情

“这是那天我在丁秀云家教她做的第一双鞋垫,第一次学,就能做成这样,真不错!”

4月11日,在宣恩县城风雨桥畔的一家手工土家刺绣店里,店主周银菊正向记者展示一双绣花鞋垫,虽然针线算不上精致,倒也大方。

而说起这双鞋垫的来历,周银菊更是感触颇深。今年58岁的丁秀云是椒园镇石马村人,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她下半身瘫痪,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日,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因此而雪山加霜。“拖着个残疾身子,我自己不能挣钱还给家里增添负担,我心里也难受啊……”那段时日,丁秀云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

2015年,石马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各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开始“结对子”、摸民情。很快,丁秀云家的特殊情况就引起了结对帮扶单位宣恩供电公司的注意。“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虽然不能下地干活,但是还可以通过双手来做点事儿,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周银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周银菊在宣恩算得上小有“名气”,以她为代表的宣恩县民间绣活(土家族苗族绣花鞋垫)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的“宣恩土(家)苗绣花鞋垫”在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展示;2012年,周银菊入选为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她的手工土家刺绣店吸纳了近百名妇女工作,其中便有不少属于贫困户。

经过“牵线搭桥”,得知丁秀云的情况以后,周银菊也有意将她发展成为自己店里的“绣娘”。2015年9月,临近中秋节,周银菊带着一盒月饼,几双白底的鞋垫,刺绣所需的针、线以及绣图来到了丁秀云的家里。

坐在轮椅上的丁秀云从前就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看到周银菊手里拿着的鞋垫儿,她跃跃欲试,然而对比着“龙凤呈祥”样式的图案,丁秀云一时又不知道该如何选丝线、下针头。

“秀云,别急,我今天啊就是特地来教你怎么绣鞋垫儿的。”周银菊搬了椅子靠在丁秀云身旁,一边宽慰她,一边耐心向她讲解。遇到绣制图案复杂的地方,周银菊则会手把手地教她。

“绣的时候用力要均匀,扎针、走线手上必须控制好松紧,这样绣出来的东西,摸上去才不扎手……”就这样,当天的“绣活”一教便是近4个小时。临走时,周银菊给丁秀云留下了3双鞋垫的所需材料,然后鼓励她好好绣。

时隔一个月,周银菊带着期待再次来到石马村丁秀云家中,发现3双鞋垫都已经完工,其中两双样式、花纹都比较工整,而只有第一双绣的鞋垫,因为手法生疏,显得不够美观。周银菊向丁秀云付了三双鞋垫的工钱,把鞋垫都收回到店里。

“质量好的两双我都卖出去了,那一双呢我就自己留着了,做个纪念吧!”周银菊解释道,“其实我给的工钱算不上很多,主要是让她有个事儿做,摆脱郁闷的心情,还能多一些成就感,人心情好了,什么事儿都会顺利一些!”就这样,周银菊便一直保留着丁秀云所绣的第一双鞋垫。

如今,经过近半年的时间的练习,丁秀云绣鞋垫的手艺越来越好。前不久周银菊去看望她时,她已经开始研究着一些新式的花样,还主动向周银菊讨教图案色彩搭配的窍门。现在,她每个月能绣出3到4双鞋垫,周银菊会给她300元或400元高出普通酬劳的工钱。

“秀云如今算得上绣鞋垫比较出色的‘绣娘’了,只要她乐意,我愿意一直和她合作下去!”周银菊说出自己的想法,真诚而笃定。

文章来源:中国宣恩网  作者: 刘亚丽 林红  责任编辑:舒鸿妍

(作者:刘亚丽 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