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被热浪笼罩的京城,一度进入“烧烤模式”。根据天气预报,下周将有几天最高气温会直冲37℃甚至是39℃。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朋友圈都在被同一句话刷屏——“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的距离”。每到这时候,都会有一个平时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词突然被重视起来,那就是“高温津贴”。这么热的天,室外工作者们顶烈日、战酷暑,老板发点高温津贴是企业福利,也彰显人文关怀,可就是这么几百元钱,却依然有很多人从未享受过。
什么情况可享高温津贴?
众所周知,当人体体温超过37.2℃时就会出现发热症状,当体温超过39℃就属于高烧。当外界气温超过37℃时,人体就会感觉难受,容易中暑;当外界气温高于40℃时,人体代谢、调节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高温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工资性补偿。可是,高温津贴到底什么人可以享受,什么人不可以享受呢? 2007年6月8日,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8成快递员没领过高温费
从这条规定来看,高温津贴主要面向的是露天工作的人员,或者室内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者。但凡是在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有着空调的帮助,一般都能将温度降低到33℃以下。那些露天工作的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停车管理员、快递员等才是最需要高温津贴的群体。
牛大姐就是一名停车管理员,她负责的区域是一个路边停车场。这条路两边都是很小的树,没有多大面积的树荫可以躲避毒辣的阳光,关键是这条路还挺长,为了避免一些车辆逃单,牛大姐还要骑着自行车来回“巡查”。这样的天气里,她几乎是完完全全地暴露在烈日下,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毒辣的阳光烤在身上,皮肤简直是火辣辣的疼。牛大姐全副武装,在这样的天气里居然穿着长裤、长袖、布鞋、袜子。头上戴着一顶大檐帽,脸上挂着一个大口罩。“这口罩还是我自己做的,外面买的口罩太小了,遮的没那么严实。”牛大姐的这幅口罩还真是大得惊人,几乎把整个脸都能包住了,只露出两只眼睛。在热浪滚滚的天气里,还要这样全副武装,包得密不透风,这不该给热坏了?牛大姐无奈地说:“热啊,能不热吗?可必须这样包起来,要不然就会给晒伤了。”牛大姐的工作可以算是绝对符合领取高温津贴的标准了,可跟她一聊,她却一脸茫然:“什么高温津贴啊?没听说过啊,从来没发过啊!甭说那个了,能给我在这支把太阳伞我就知足了。”
王利明是一名送餐员,做他们这一行的,往往还会有个“骑士”的雅号。听起来既帅又酷,可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烈日之下,那份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店家也真是,人家点份牛尾汤,挺贵的,结果才给这么一丁点,连半碗都不到,我送过去,客户没准还以为我给洒了。”王利明一边嘟囔着,一边划着手机看订单。他头上还戴着一顶厚重的头盔,一是公司规定,二是为了安全,即使是在这样的酷热下,也不敢摘掉。眼看着从头发里渗出来的汗滴顺着脸颊流下来。正说着,电梯的门开了,楼道里吹过一丝凉风,王利明赶紧享受一下这难得的清凉,然后就一头冲到烈日之下。而他也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做送餐员的工作还有高温津贴这么一项福利,他也从来没领到过这笔钱。“倒是有时候给客户送餐,送到了地方,人家看我们辛苦,给我们一瓶水,或者一个雪糕,还对我们说声‘大热天的,辛苦了’的时候,我们觉得比什么都开心。”
大谷打工网曾针对11547名基层打工者进行了一项调查,65%的受访者称未收到高温津贴,其中快递人员比例最高。81%的快递外卖人员没有高温津贴,其次是足疗、保健行业的79%。而工厂操作工、建筑工地人员、装修施工队和保安物业人员,3成以上拿到了高温津贴。在收到高温津贴的受访者中,有38%表示每月有100至199元,14%的人表示高温津贴每月只有50元以下;29%的受访者表示高温津贴在50至99元;还有19%的受访者称每月高温津贴能达到200元以上。
有人吹着空调还能领津贴
一边是室外工作者在烈日炙烤下挥汗如雨,却常常享受不到应有的高温津贴的待遇,另一边却是在空调房里舒服工作的室内工作者们领着高温津贴还嫌空调吹得太冷了。
吴迪的工作单位在一座写字楼里,她每天早上出门直接下到家里的地下车库,开车到单位,也是直接下到地库,然后坐电梯上楼,可以说这一天都是足不出户,根本接触不到外面的热浪。可是一进办公室,她还要披上一件薄外套。原因竟然是他们的办公室区“实在太冷了”。中央空调每天呼呼地吹,“我估计也就20多摄氏度吧。”在这样的低温下,不少员工都直抱怨,但因为空调是统一控制的,所以大家还不能自主调控,披着大衣吹空调就成了公司一景。这样的办公环境,自然是不符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这一条的,但是他们的高温津贴却从来没断过,大家每月都能领到300元的高温津贴,并且还有茶叶、冰淇淋等福利。
单位拒不发放可举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厅5月份已经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加大对防暑降温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用人单位防暑降温主体责任意识。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别要落实好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要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组织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二是要在高温作业场所增添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保健用品,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三是要根据本单位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或调整劳动者夏季高温天气工作时间,适当增加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是要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习,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同时,要对劳动者进行高温防护和中暑急救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目前,本市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
另外,盛夏时节,还有一种福利名叫防暑降温费,很多人将此与高温津贴混为一谈,认为是同一个概念。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防暑降温费的目的是“防暑降温”,对工作环境是否高温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以现金发放,也可以以实物如饮料等发放。只要用人单位愿意提供这项福利,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领取,不像高温津贴那样有严格的温度要求。除特殊工种外,不少国企、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夏天所发放的东西或现金,都属于防暑降温费,而非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属于有明文规定的一项待遇,如果单位不发又有什么办法呢?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每年6至8月都要发放。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属于克扣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及时向各区县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进行劳动争议仲裁。
来源:中新网
编辑:田炆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