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潭河侗族乡王家山村地处七姊妹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山大人稀,产业基础薄弱。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曾经的产业空白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前,王家山村以发展玉米、土豆种植为主要产业,但因土地贫瘠,产量并不高,加之七姊妹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年有野猪等猛兽出没,粮食经常被毁坏。
村民 喻家福:喂下猪,种点苞谷,没有其他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
村民 :就完全种点苞谷,种点红薯,其他产业结构什么都没有
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今年尖刀班进驻该村以后,因地制宜,不断寻求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下功夫,对原有的产业布局进行大幅调整。
扶贫专干 黄启熬:因地制宜,有的地方能种果树的情况下,都必须要栽果树,能种烟叶的情况下发展烟叶,能栽茶叶情况下就栽茶叶
如今,该村已经发展核桃近800亩,计划发展茶叶600亩。
村民 刘大金:我姑娘他们天天都在摘茶,她的田土全部种的茶,现在就日新发达?
扶贫专干 黄启熬:目前每棵树都在结了,也看到了一定的成效了,看到一定的希望了,以后就可以背着背篓,摘几个核桃就是钱。
为了补足核桃、茶叶等产业发展周期长的劣势,该村还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相关政策扶持发展黄豆种植,并与企业签订回收合同,确保贫困户劳有所得。
村民:黄豆每家每户都种的有,一家最多的中了10亩,一般都是四五亩,黄豆可能今年在产业上面,增加了一点,
扶贫专干 黄启熬:因为作为短线经济发展,保证老百姓在短期有一定的收入,同时我们利用荒地发展核桃,同时一块地多方面收入,腰包也鼓起来了,老百姓也有收入了
如今的王家山村,已经从产业空白村逐步发展为特色产业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新农村。
记者:欧阳鑫 宋思维
通讯员:杨雯杰 杨道忠
编辑:田炆佳 钟建辉
审核:孟希承 贺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