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切忌“表面文章”

原标题:生态环保切忌“表面文章”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存在碎片化、表面化倾向,同时存在“工程思维”。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地方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通过国土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集约利用、加强执法监管等措施,推动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特别是很多地方积极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个人升迁挂钩,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动力。

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没有真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尊重自然规律,善做生态环保表面文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实现良性互动。

例如,有的地方热衷于斥巨资造大公园、建大广场,甚至将好端端的自然河道改造为露天亭台,置财政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和生态规律于不顾。有的地方不分析本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优势,盲目照搬其他省市做法,举办生态旅游节、音乐节等。还有个别地方听闻环保督察组将入驻本地,忙着驱赶商贩、关停企业、更换门脸,净水泼街、布置花草,而没有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上述现象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存在碎片化、表面化倾向,同时存在“工程思维”。这就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的六大原则,同时提出要构建五大体系。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满足于一个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而是要进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层面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一些地方一味追求“形象工程”,对城市涂脂抹粉、搭台布景,可谓顾此失彼、舍本逐末,最终将会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值得警惕。

因此,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多层面、立体化、系统性。要摒弃好大喜功的心态,少建“盆景工程”“面子工程”,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体现科学、理性,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出发点,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刘瀚斌)

(责编:施麟、贺迎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