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扶贫故事】众志成城拔“穷根” 宣恩县决胜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之一


甩掉贫困的帽子,是36万宣恩人民共同的梦想。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土苗儿女正以“志在必得”的态度艰难圆梦。

走,到扶贫一线去建功立业,集聚了宣恩干部职工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宣恩县紧扣中央、省委、州委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严格贯彻落实“八个到村到户”,坚持167名单位“一把手”挂帅蹲点;2400名干部“6天5夜”吃住在村;5656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各项工作。目前,5.9亿元补短板项目全面完工;3.28万易迁户喜迁新居;9万亩产业基地全部建成,6万亩短效产业收入喜人;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脱贫摘帽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党建引领开出脱贫“好方子”

“我宣誓:坚决服从精准扶贫工作大局,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切实履行精准扶贫工作职责,苦干实干,甘于奉献,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县2018年底如期脱贫贡献力量!”这是2017年8月18日宣恩县决战脱贫攻坚500天誓师大会的誓词,当天,我县各级各部门5000余名干部在主、分会场握拳宣誓,庄重承诺,铿锵字句犹在耳边。

这是军令状,更是决战冲锋号……从2014年到2017年,宣恩县已脱贫18935户65111人。2018年,需再完成8759户26267人脱贫,才能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攻坚战役”拉开序幕。宣恩县迅速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五个一批”、资金保障、督查巡察等“十大专班”,构建“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及县政协主要领导包乡镇,组建乡镇前线指挥部,其他县领导包片,县直单位及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工作队员包组,帮扶干部包户”的责任体系,组建村级“尖刀班”279个,167名单位“一把手”担任班长,5656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

“剩下的都是坚中之坚,难中之难,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念、务实的作风、非常的举措,坚持以“绣花”的功夫、蚂蚁啃骨的韧劲才能一个个攻克”。我县精准扶贫指挥部政委刘智勇说,“只有坚持共产党员率先垂范,俯下身子,苦干实干,用干部职工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第一书记陈康的带领下,燕子溪村循环路通了,村民有了稳定增收产业;选调生肖玉辉新婚第二天就来到沙道沟镇小白溪村,驻村一年来,他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60岁的临退休干部魏光荣主动延长退休年限,誓要白果坪村家家吃上放心水;80后花椒姐卢云放弃高薪,返乡在李家河、沙道沟、长潭河三个乡镇发展花椒2000余亩,带动80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贫困户冯本龙自小残疾,但他不等不靠,发展土鸡养殖,并注册宣恩县飞龙家庭农场,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户养鸡……

“干部下来了,能人回乡了,我们自己也要更加努力。”“想过上好日子,就得跟着党的政策走,跟着他们干,准没错。”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广大贫困群众互帮互助、迎难而上,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着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

理清思路 重点攻克“坚中之坚”

宣恩要顺利实现整县脱贫,重点在哪里?难点又在哪里?

为此,宣恩县建立脱贫攻坚补短板项目库,实施“9+5+N”(9即:水、电、路、网络通讯、产业发展、阵地建设、村卫生室、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5即:两不愁三保障,N即:发展村集体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N种创新项目)工作法,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实行一月一调度,以问题为导向,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9+5+N思路,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一盘棋,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做到了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也避免了尖刀班打乱仗”,县精准扶贫指挥部指挥长习覃介绍,通过每月一次9+5+N工作调度,各前线指挥部对辖区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加清醒认识,对标差距,对症下药,迎头赶上。

11月7日,对于沙道沟镇坛子洞村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村民翘首以盼的大桥终于通车了。周世楷、陈青山、左承广等86名村民还自发筹资组织了通车仪式,老百姓在村委会门前又唱又跳,感谢县公安局驻村尖刀班。

坛子洞村是宣恩县29个C类村之一。在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过程中,我县按照贫困程度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将全县279个行政村划分为ABC三类,针对29个C类村,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包村,并成立8支“机动突击作战队”,集结主要精力、精兵强将、综合施策,专攻C类村,平衡推进全县大局。

宣恩县精准扶贫指挥部提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投资1.47亿元的安全饮水项目已全部完工,顺利实现了“一管清水进农家”;投资20.2亿元,实现了乡镇通二级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20户以上集中院落通砂石路、村村通客车要求;投资6.8亿元,顺利实现“农民生活用电无卡口,生产用电通村组”;投资8.3亿元,实现了光纤宽带100%通规模自然组,4G覆盖率达到93%。

聚焦民生 密织脱贫“保障网”

咬定目标,不摘穷帽摘官帽。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握紧一个拳头精准发力,在“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中,宣恩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上升。

“多亏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家摆脱了困境。”沙道沟镇核桃湾村3组村民覃正猛激动地对记者说。覃正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妻子朱巧常年身体不好,大儿子覃俊就读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女儿覃芬就读于宣恩县第一中学。“一年供两个孩子读书就要25000元,再加上妻子买药的钱,一家人的开销全靠我。”覃正猛说。             

如今,依靠教育扶贫好政策,覃俊享受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扶贫助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覃芬除了免除学杂费外,还享受助学金3000元/年。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瓶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宣恩县瞄准最困难的群众、最应解决的问题,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统筹做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创业就业、改善住房等民生实事。

五年来,宣恩县累计资助学生106571人次8646.2285万元,无因贫辍学、因学返贫现象;兜底保障农村困难群众193371人次30089.5万元;全面建立了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2017年以来,共报销14094.93万元;生态补偿政策覆盖贫困户14121户49562人,7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聘请担任生态护林员和河道管护员。同时,为确保3.2万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宣恩县探索建立了“1+6+N”机制,全县77个集中安置点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年底可实现全部入住。36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建立扶贫工厂,实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致富。

初冬时节,行走贡乡大地,蜿蜒曲折的水泥路直通农家,一栋栋安置房拔地而起,扶贫车间忙碌不停……“生产生活条件确实改善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如今,在宣恩各个乡村,总会听到村民高兴地谈论着村里的变化。

记者:孟英豪

通讯员:方应鹏

责任编辑:田长英

值班总编:孟英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