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武汉市汉阳区和昌森林湖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对辖区公共区域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消毒杀菌,严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抗击新型肺炎)记者手记:封城七天 倾听武汉另一种声音
中新社武汉1月29日电 题:记者手记:封城七天 倾听武汉另一种声音
中新社记者 柳俊武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武汉封城第七天。
中国民间年节习俗,初五为“破五”,除邪雾,打小人,迎财神。
按照以往,初五当日,武汉归元寺里祈福接财神的传统活动,香客动则数万,鞭炮香火,香动三镇。这一盛况虽然今年不再,但留城在家“闭关”的老武汉们,看到墙上日历薄上“辛未日宜祭祀、解除”的红字,眉目间还是漾出了一缕久违的春风。“破五”,暗合了他们“闭关”7天的心理拐点。
惶恐归于平静,焦虑转作守望。对于这场从天而降,不期而遇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即便是久居九省通衢、见多识广、大大咧咧的老武汉人,在封城的头几天,不免也失了方寸。惶恐、焦虑乃至暴粗骂街。毕竟是大武汉,两三天后等他们缓过神来,意识到这是大自然狠狠抽人的一鞭,首先落在他们头上后,最初的疼痛适应后开始冷静,并配合政府令,好玩而不出城,喜乐而少串门,热情却彼此保持一米距离,不喜欢约束而自觉戴口罩。甚至连“封城”几天后的进一步“禁车”,他们也平静接受。
记者留意到,最初的慌乱过去后,武汉人意识到,“封城”,对于自己是有些残酷的“自律”,对于别处,是这座“先病”的城市,对天下的一种“交待”。记者所住武汉光谷的一家酒店,早餐时收盘子的大姐是附近的老武汉。用餐客人就记者几个,她就很从容地“咵起了天”:“刚封城时是蛮怕的,过了两天就好了,反正这样对自个对外面的人都好撒。”
工人们紧张地搭建雷神山医院病房。殷弘公司供图
28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武汉西南边蔡甸区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再次探访。来自全国各地车牌运送活动板房、医疗设备、建筑施工机械的大型车辆,足足排了十多公里。已经开始地基硬化的偌大工地上,吊车、挖机、卷扬机与几百人的黄马袿红蓝安全帽的施工人员,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几十人平推而铺的巨大地膜,一斗下去一个大坑的挖掘翻斗,予人强烈视觉冲击。
一位武汉建工集团的四川籍工人告诉记者:“必须要赶在2月4号前完工!”另一处建在长汉南边江夏区内叫作雷神山医院的工地,跟这一样,比拼着干。
据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透露,截至28日,来自全国的22支医疗队共有3000名左右医务人员支援武汉。该市十余家有确诊资质的医院和疾控机构,已调出4000张床位用于接诊新型肺炎。基本可以保证确诊病例即可住院治疗。据称,来自海内外的抗病毒救灾物资,正源源向武汉汇集。该市拟在郊区开辟几个救灾物资中转站。各种应急物资保障总体处于基本够用的“紧平衡”。
医者治“肺”,仁者治“心”。多个信源显示,目前,外地的湖北乡亲处境,较早前大有改观。易中天、方方、刘醒龙等著名作家、湖北乡贤纷纷站出来为武汉加油,为乡亲发声。理性与良知的回归,正在湖北、武汉这片“愁乡”,升起暖暖的乡愁。正如网友所言,“隔山,隔水,不隔爱;封城,封路,难封心。微信,短信,祝福信;见与不见,天佑中华,力挺武汉!”
记者写就此稿时,新年“破五”的黎明悄然降临。静悄悄的武汉早晨,偶尔的几声犬吠过后,可听到远处的雄鸡啼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