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宣恩,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非遗传承和保护力度,做足创新文章,积极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乡村、进节会,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走近非遗。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滚龙连厢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翠平正在三实小教授同学们打连厢,为加深孩子们对连厢的认识,还积极普及连厢的基本知识。
连厢老师给孩子们普及连厢知识
“通过打连厢也让我们知道了非遗文化不是只有书本上有,在舞蹈中和表演中都能学习。”宣恩县第三民族实验小学学生蒙静雯说。
“宣恩滚龙连厢”2009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唱、打、跳、滚等动作为一体。非遗进校园,让学校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有助于学生认识非遗,让非遗在青少年一代得到继承与发展。
滚龙连厢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翠平教孩子们打连厢
“连厢现在越来越受欢迎了,每次来学校里教这些学生打连厢我也是非常的开心,这些学生接受能力又快,打起来也好看,能让他们学好连厢,是我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滚龙连厢老师何翠萍对记者说。
南戏,是流行于湘鄂土家族地区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颇有影响的剧种,传入宣恩以后,宣恩人称其为“人大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为繁荣地方古老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3月21日,宣恩南戏非遗传承培训班在椒园镇开班,让“非遗”真正走进民间,扩大影响。
“以前就我父亲经常唱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现在开了这个培训班 ,我就经常来到这里学习,等我学会了也要唱给大家听。”刚参加完培训的学员黄英说道。
老师和学员共同探讨南戏剧目
宣恩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三棒鼓、薅草锣鼓、高腔山歌、宣恩耍耍等120余项非遗文化项目。每逢大型节会,“非遗剧场” 都会“如期而至”,不仅让游客大饱眼福,更能守护人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精神美”“人文美”的向往和追求。
“作为宣恩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我们经常会在重要节会和节气期间创作很多新的唱词和表演,让我们的非遗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宣恩非遗传习所所长罗义杰对记者说。
近年来,宣恩通过建立非遗传习基地,打造非遗品牌,赋予非遗文化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逐步达到夯实基础工作,发掘当代价值,提升保护传承水平的目的,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南戏培训班学员和老师学习身段
“宣恩现在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结合创建工作,我们在全县建成了十所非遗传习所、十所研学艺术中心,用于对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我们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庄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创建工作助力,也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宣恩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章艳丽说。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倪雷 牟彤 通讯员 李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