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危害

    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石漠化主要发生在岩溶地区,它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自然因素,更有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岩溶地区的基岩大多是碳酸盐,这种岩石极易流失,它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第二,石漠化地区地形地貌陡峭而且破碎,相对落差大,为雨水冲刷、地表的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势能。

第三,岩溶地区降水量大,而且降水集中,强度很大。这就为雨水冲刷、地表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动能。

第四,岩溶地区热量条件非常好,绝大多数地区平均年气温在15-20度之间,加快了岩溶的溶蚀速度。

第五,酸雨沉降也加速了石漠化的发生。

     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陡坡耕种。岩溶地区普遍耕地资源较少,特别少的地方人均只有半亩耕地,所以毁林开垦、毁草开垦的现象非常严重。在现有的耕地当中,坡耕地占到40%左右,加剧了石漠化。

第二,过度樵采薪材在农村农业结构当中,占比达到40%左右。高强度的集中连片樵采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加重了石漠化。

第三,过度放牧,岩溶地区的牲畜一般是放养,不仅破坏植被,而且破坏地表,加重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第四,无序的工矿建设开发也加重了石漠化。

    石漠化的危害的确非常之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它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包括减少了我们的耕地资源。

    第二,加重了自然灾害。由于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截蓄降水的功能、调节径流的功能都大幅度下降,往往是“山上水贵如油,山下水滚滚流”,所以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

    第三,严重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岩溶地区是珠江的源头,是长江水源的重要补给区,生态区位特别重要。这些地方大面积发生石漠化之后,就会导致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给下游的江河湖库、给下游的水利水电设施、给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第四,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的地区之一,按照最新的标准,我刚才说过,贫困人口在5000万人以上。

    第五,石漠化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研究表明,石漠化末期阶段,群落的生物量只有未退化之前的1/200,所以说石漠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必须加紧治理,认真治理。

 

 

分类型治理。

一是对林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进行补植补造,禁止任何形式的采伐,使植被逐渐得到恢复。潜在石漠化地块实行封山育林或人工管护,以提高森林质量,使森林调节气候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对耕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草),减少水土流失。

三是对潜在石漠化的地块,采取坡改梯等工程措施或农艺措施,改善耕作条件,培肥地力,阻止其向石漠化方向发展。

 

1主要思路(1)石山地区先锋树种的筛选及人工造林技术研究;(2)封山育林,封、造、管相结合,恢复植被;

(3)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山区群众植树造林,进行荒山绿化;

(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解决山区群众生活问题;

(5)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大力发展沼气池,种植速生经济林和薪炭林,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减少农村家庭因燃料缺乏而对造成的森林植被的破坏;

(6)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和医疗卫生服务,控制乡村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7)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科普宣传,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

(8)在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不适合人口居住的地区,有步骤的实施生态移民和开发式移民计划,减少环境压力;

(9)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有特色的喀斯特洞穴景观和地下水及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

(10)对石漠化地区的耕地进行改造,改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技术,保持水土,如进行坡改梯、修筑拦土坝,采用横坡垄作技术、生物梯化等技术减少水土流失;

(11)进行石山地区高产粮食作物品种的引种和栽培试验研究。

编辑:樊洋志

审核:孟希承 吴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